查看原文
其他

最后亿遍|刘海龙大大带你考前押题啦~

小可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8

如果考前要学姐给大家推荐最后一本必读参考书,那非《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莫属。


相信大家对这本“大佬云集”的书并不陌生。《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系列最初由陈力丹老师推出,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刘海龙老师主编的最新版《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


这本书主要对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总趋势进行梳理,同时也挑选了学界前沿研究进行分析。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吸学界之精华,集真题之灵气”,对大家冲刺阶段把握学术前沿梳理知识脉络具有很好的帮助。


本期学姐摘录了书中对大家最有帮助、最容易考、最能加分的知识点,相信我,看了这篇你一定能“功力大增”,顺利上岸!



01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目录


第一部分:综述与报告

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2019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2019年中国的新媒体研究

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2019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

2019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第二部分:新闻学研究

试说“融媒体”:历史的视角/黄旦

融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知觉再造/孙玮

反向融合:中国大陆媒体融合逻辑的另一种诠释/周逵

作为社会阶层的都市记者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底层”呈现与抗争/彭华新

王中、甘惜分新闻思想及“甘王之争”/刘鹏


第三部分:传播学研究

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刘海龙

新传播研究:超越大众传播的思维定势/刘海龙

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章戈浩、张磊

视旧如新:媒介考古学的兴起及其问题意识/施畅

从“声景”思考传播:声音、空间与听觉感官文化/季凌霄

数字劳动研究的内涵、现状与未来/姚建华、徐偲骕

“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钱佳湧、刘辰辰

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谈论什么?/袁艳彼得斯与传播思想史研究的进路/刘海龙

“乌合之众”的前世与今生/刘海龙



02

新闻学重点整理


媒介转型与媒介融合


1.托马斯·库恩曾提出,科学的演进历史并不是连续的,而是断裂的。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新媒体带来了新的环境、新的语法和新的尺度。仅仅关注连续性而忽视这种创造性的破坏,则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与实践。


2.黄旦在《试说“融媒体”:历史的视角》一文中,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了启蒙时代以来媒介重大变革的经验。发现目前主流的“媒介融合”概念还是基于当下主流媒介的连续性幻觉,希望通过温和改良,在新媒介时代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这种把理想当现实的想法实在是一厢情愿。


3.反向融合:随着商业新媒体(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的快速崛起,媒介融合语境中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发生某种程度的逆转,甚至与出现新媒体向传统媒体借力和靠拢的反向融合前者主动从内容产品话语、人才资源流动与资本结构等层面向传统媒体寻求话语资源、合作路径、科层内社会网络资源。这种反向融合的新态势,不失为商业新媒体适应主管部门政策管制试探市场前景和风险的策略实践。


4.自2014年延续至今的媒介融合,更多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为新兴媒体的“单向融合”。而这种“单向融合”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传统媒体的落后身份、陈旧的内外制度既有新兴媒体市场格局的阻隔等结构性困境。


5.正如深谙革命之道的毛泽东所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媒介技术的演化未必是线性的,正如历史一再重复的那样,未来肯定会超出既有的思维定势,断裂不可避免。

大家在思考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时候不应当把它简单的看作是技术、内容、平台的融合,而应当将其上升到整个新闻生态圈的层面,是理念的、思维的融合。详细内容可参考往期推送:知识点专题:媒介融合的回归与再认知


——学姐的话


县级融媒体


1.经历两三年的初步探索后,国内不同区域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长期规划、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盈利模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共性困境。


2.单就县级融媒体对编辑部实体空间的再造和变革来看,其试图对内突破传统新闻编辑部的空间条块区隔,对外作为行动主体介入城乡社会空间,为多元空间主体的对话创造条件,但如果没有真正实现多样化新闻、信息内容的可持续生产,县级融媒体在空间再造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可能会陷入空间资源的消耗。


3.在影响各县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政治、市场三重逻辑中,政治逻辑起着主导作用,体现了国家权力对传媒体制的管理和对媒体资源的配置,也影响着中国基层媒体融合发展和模式的形成。

县级融媒体是媒介融合下的一个细分考点,不同于以往对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构想,当下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集中在对发展困境的反思,我们在阐释这一考点时要认识到,县级融媒体是由政治逻辑主导的,其盈利模式在与平台媒体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下县级融媒体发展必须要考虑的。具体内容请参考:县级融媒体怎么考?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蓝皮书 03


——学姐的话


无人机新闻


无人机新闻(drone journalism)指利用无线电遥控程序和设备操纵自带摄影摄像装置的不载人飞机采集的新闻。


无人机新闻的特点:

1.视觉化传播。新闻素材以数字化的图片或视频格式传输,是一种直观的技术化视觉体验。无人机新闻作为一种视觉优位的思维范式,契合了受众“读图” 和浅阅读的心理,成为“快餐文化”的新景观。


2.俯拍增强空间纵深感。无人机从高处俯拍新闻,经常辅以大景深或广角镜头,信息量大,画面可以清晰地交代新闻主体所处的广阔环境,再现壮观的场面和地面景物层次,给受众开阔而深远的视觉冲击力。它尤其适合报道大场面、大活动、 大事件;也可以近距离拍摄狭小空间或人物,表现空间纵深和人物细节。

3.长镜头纪实。它记录着事件的原始节奏,保持叙事空间的完整性,更好地展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满足了受众“亲临其境”的心理需求。


无人机新闻在新闻采访中的优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无人机新闻发展困境:无人机滥用带来的安全隐患;侵犯隐私权;续航时间短等技术障碍。


算法迷思


不同类型的行动主体基于自身在场域内特定位置及其利益导向对算法新闻所开展的话语行动展现出结构性差异:平台媒体、互联网巨头、门户网站等商业化资讯集聚分发平台与传统媒体就算法所进行的话语实践近乎背道而驰,前者主要从绩效正当性、规范正当性建构算法话语的正当性,而后者则从价值正当性、规制正当性消解算法的权威。

在算法推荐已成为当下新闻分发与传播的现实时,我们在理解算法之于新闻的意义可以从两个维度思考:其一是算法对新闻业(新闻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个相信大家都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还想了解更多的宝宝请参考算法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但我们容易忽略的是算法背后反映出传统媒体与新的平台媒体间的传播主体地位的矛盾,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也可以分析媒介融合等关于新闻传播格局的问题。


——学姐的话


新闻受众:产消者、积极问责与媒介素养


1.在媒介技术与新闻业变迁的双重语境中,受众的概念在现象解释和阅听实践两个层面均面临较大的学理困境:一方面,作为用户(user)的受众,正以新闻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的多位身份在新传播格局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精英主义立场的专业新闻观逐渐被解构,何谓“新闻”的定义权重新转移到用户;


另一方面,作为公民的受众在技术赋权过程中所开展的媒介批评实践,较难与传统新闻业对话。研究发现,社交媒体语境中的公众参与和媒介批评,常常陷入琐碎化非系统化浅批评之中,并可能受到外部力量干预而扭曲。


2.受众往往不具备判定新闻真实性的充分动机,他们在阅读和观看新闻时并非总是在意信息的真实性,而更多在意新闻是否与自身最直觉的判断相违背。


3.假新闻的存在本身有其作为社会预警机制的功能和价值。研究认为,假新闻所蕴含的深层次内涵能够反映和折射社会现实矛盾、大众群体心理以及利益运作机制等三个层面上的真问题。


4.后真相时代下,受众基于道德与情感对传统新闻业的理性传统渐渐疏离。

受众地位变化带来的是从受众视角出发的对传统新闻业价值如真实性的重新检视。可以看到的是,随着受众新闻获取习惯的改变,对传统新闻价值的重新阐释成为必然。


——学姐的话


新闻的客观性与透明性


一方面,新闻客观性原则从形成之时起就具有内在的认识论困境与缺陷。有学者认为,新闻客观性更多是信息呈现的一种方法或风格,即使在实践层面给新闻客观性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我们仍会发现它确实不存在”。


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倾向于从透明性原则出发,将其作为客观性原则的替代性价值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此调试传统新闻业在技术变革语境中的职业规范,并从公共责任、实践正当性以及职业管辖权与合法性等方面反思和重建传统新闻业与公众之间的信任机制。


建设性新闻


狭义来看,“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一类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实践。这类新闻实践强调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要坚持内容的客观真实外,也应积极主动介入社会生活,要以解决问题为报道的导向


广义来看,建设性新闻则是在近年来此类新闻实践基础上将其宗旨抽象概括而形成的一种新闻理念。无论是“建设性新闻”,还是“解决之道新闻”,抑或是其他什么名目的新闻,均强调两个重点:其一是积极,其二是参与。


所谓“积极”,即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新闻生产中以正面报道为主,给人以向上向善的信念和力量;即便是揭露问题的报道,出发点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扒粪”,因而在报道问题时会同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案


所谓“参与”,指的是媒体和记者不再置身事外,而是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介入到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去,媒体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一起共筑美好生活。


建设性新闻强调的是,好的新闻报道可以激发公众的对话和参与,能解决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推动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社会价值的重新定位。这也是诸多研究者将这一类新闻实践冠之以“建设性新闻”名称的原因。


综上,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



03

传播学重点梳理


由于近来传播学研究正在经历物质性转变,书中关于传播学的相关内容阐释较深,更多的是思辨性内容。以下内容学姐不建议背诵,大家可以用来拓展视野,也可以当做积累答题语料。当然,感兴趣的童鞋也可以在评论区跟学姐进行互动哦~


——学姐的话


重新理解“媒介”


“万物皆媒”并不仅仅是个描述或隐喻,而且包含着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丰富内涵。它将媒介看成是某种形式和技术构建的意义空间,通过它能够“看到重组着生活世界的各种社会关系并由此反观我们存在的意义”。


自我表露与数字隐私


1.“通过数字认识自己”已经成为数字时代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的座右铭。人们通过自我追踪技术积极地记录着自己的体重、健康状况、卡路里摄入、睡眠和财务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2.出于维护人际关系或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用户即便意识到了个人信息可能会被社交网络服务商不当使用,仍然会继续在社交媒体上主动的自我表露。


3.在数字实践过程中,人与非人元素(数字设备、软件、平台)组成了数据集合,个人从数据中生成,成为人们阐释主体性与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个人及其数据共生且共同进化。


4.量化自我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技术,相比于边沁的圆形监狱,大数据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人变成了监视自己的监视器。

在论述数字隐私时如果能结合“数字全景监狱”进行阐述,将会是答题的一个大亮点哦~


关于数字全景监狱的相关论述:

  1. 数字全景监狱的居住者是彼此联网的,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空间和交流上的隔绝造成了全方位的监控,而是联网和”超交流“。


  2. 数字全景监狱里的居民不是被抓捕的罪犯。他们生活在自由的假想中。他们自愿地自我展示和自我曝光,并且用以此产生的信息来供养着数字的全景监狱。

——学姐的话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数字劳动


1.由于数字媒介是一种情感体验式媒介情绪具备了被出售和消费的价值从而跻身生产资料之列。

eg:观众跟网络主播的互动,寻求的是情感满足与情感支持。


2.随着资讯技术普及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劳动过程已经日益网络化,空间上的公私分界与时间上的工休分明已经不复存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平台+个人”的新型用工模式下的劳动群体,如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

今年媒介经营与管理、数字劳动必定是热门考点,大家这方面一定要注意积累案例和答题语料哦,具体参见往期干货:

数字劳动:用最批判的观点,做最常见的题!

万字理论+案例,带你拿下最难考点传媒经济学!


——学姐的话


经典效果理论研究


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于议程设置理论、第三人效果假说等传统效果理论的当下发展变化。

传统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变化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好好积累!

还没有上车的宝宝们参考往期干货哦:

真题预定!经典理论的新变化你都会了吗?(上)

真题预测!这些经典理论今年会这样考!(下)


——学姐的话


社会化媒体


1.当越来越多的公众将社会化媒体平台作为获取健康知识的首要渠道,原本高度倚重专业权威的健康传播迎来了巨大挑战:社会化媒体导致的失衡图景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与误导,使得公众对争议性科技产生某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影响公众对科学的客观理解和理性参与


2.在新闻领域,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中生产与消费的二元对立和线性序列,也表征了全新的新闻范式。社会化媒体的交往语境使得新闻交际化,并表现出悬念、惊奇、呼告与贴近等独特的新闻召唤结构。

在新媒体研究这方面,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区块链新闻5G与传媒生态等内容也是重要考点,这些内容在往期推送中都有详尽的阐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区看看哦~

网传06 | 考了这么多分的人工智能居然只有这一种考法?

“互联网+”已过时?“区块链+”正当时!

七个角度花样分析5G,怎么考都不慌 | 网传09


——学姐的话



04

虚假新闻专题梳理


虚假新闻基本特点


1. 虚假新闻的边界更为模糊;

2.自媒体成为虚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要渠道;

3.对虚假新闻的生产持续削弱专业媒体的公信力;

4.虚假新闻走向“新闻生态系统”内的传播;


虚假新闻成因


1. 专业媒体在生存压力下专业理念愈加淡薄。如信源核查不足、盲目转载其他媒体新闻等。


2.惩罚机制的缺位降低了假新闻的生产成本。


3.多元主体共同促成了虚假新闻的传播。虚假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是一个包括生产、分发、传播、消费等多个环节在内的完整过程,专业媒体、社交媒体甚至是受众阅读习惯都对虚假新闻的传播产生影响。



05

传媒伦理专题梳理


传媒伦理实践特点


1. 从国家层面推进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相关措施不断出台。如《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19.12.150)、《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


2. 转型中的专业媒体坚守阵地、履职尽责、体现主流模范力量,但突破道德界限、挑战伦理底线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3.传媒伦理主体多样化,权责尚未明晰,鱼龙混杂,争议频发。

4.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伦理规范需未雨绸缪。


数字传播环境下传媒伦理的“三重紧张”


1.专业媒体与在线媒体的价值紧张。传统新闻文化所具有的准确性、平衡性、事实核查、专业把关等同在线媒体的精准性(分发)、倾向性、事后纠正、技术过滤等存在价值观念上的差距。


2.机构媒体与自媒体的影响力紧张。机构媒体的影响力进一步被边缘化


3.平台媒体和新兴技术对传媒领域的侵入紧张。技术公司转型为平台媒体,以新技术渗透进内容生产和信息分发,正“降维攻击”新闻传播领域,衍生出新的伦理恐慌。


媒介现实的深刻忧虑


1.新传播环境下传统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功能、职业角色等发生剧烈变化,专业伦理规范需重新厘定。


2.信息传播由过去的专业活动变为人人可为之的社会活动,不同传播主体担负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社会传播规范有待建立。


3.数字技术改变了传媒业的基本形态,但技术并非中立,其潜在的价值观实际地改变着社会认知,相应的数字媒体伦理、赛博伦理也有待研讨。

以上就是今天推送的全部内容啦~对于今天的推送各位童鞋不用全文背诵,只需要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现有的知识点做链接,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就可以啦~


关于本书中涉及到的论文,我们会在下期推送中跟大家见面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后台私戳小助手提前获得论文包~


祝大家食用愉快!

——学姐的话


主编:羽生生
编辑:小可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中二早早

吃货胖胖

认真考考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新传人の书店
点击下图找本好书↓↓↓
全年热点合集扫码查看不错过↓↓↓
全年考点干货合集扫码get硬货↓↓↓

本月好文👇

明天开始!!错过这个程序你都考不了研!

新闻学有了新范式 !你不要最后一个才知道!| 考前点晴 03

阅卷老师看到我卷子的第一眼心里在想什么?

这个男人,今年被新传核心三大刊"宠幸"了 | 考前点晴02

顺利上岸必读:考前20天自救指南!

考研冲刺最后三周!这些上岸学姐踩过的坑你必须知道!

360度无死角总结论述题答题技巧!分分钟避雷涨分!

广告学的考查重点,真的不止书本上的那些 | 考前复盘
今年新闻史最重要的考点!没有之一 | 考前点晴01
凡尔赛文学、丁真走红、清华学姐“社死”、马保国…| 11月热点分析
从丁真谈起:快闪式顶流的出道逻辑

全年热点事件!大佬评论佳句!打包送!!

改了上千份作业才知道,为什么你的实务老提不上分!

必看!2020最权威的业界会议带你押题啦~

最爱考的概念辨析题你还不会吗?干货都给你整理好啦!

大大的专题文集出啦!这本新书带你看遍习新观!
有人在偷偷背着你练答题!且进步显著!
网传必背清单来啦,手把手带你划重点 | 考前复盘
万字理论+案例,带你拿下最难考点传媒经济学!
来点新鲜的!这些获奖案例让你答题不用愁啦!
活久见!你的参考书居然要失效了!
真题预测!这些经典理论今年会这样考!(下)
真题预定!经典理论的新变化你都会了吗?
爆肝整理万字名词解释,背就完事了 | 第三弹
案例库更新时间到!疫情间技术类案例打包送你!
传播学理论卷拿下130分,全靠这份必背清单 | 考前复盘
语料库02 | 还在喊论述题难?句子可都给你整理好啦!
考场急救包 | 这些常考理论,助你稳住20分!

新闻评论没灵感?案例不会用?这份宝典送给你!

答题字数少?大白话没亮点?一篇文章帮你加分!

别催了!新闻史知识清单来了!中外一站解决!| 考前必备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5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