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说一,张继科这事儿我真的不想看。

小可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4-08-29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2024广播电视学考研群 594514955

后台回复“全程班”,带你开启高效备考

后台回复“择校”,获取一对一择校方案

后台回复“基础训练营”,走好新传入门第一步



近日,张继科事件持续发酵,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与此次事件相关的话题讨论也可谓是经久未散。重新回溯此次事件,作为新传人来说,相较于一般的热点,此次事件值得深入思考和关注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一盘。



/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起此次事件,还就真的有一位“萧何”在。


在网友爆出张继科黑料之后,张继科工作室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称“谣传内容纯属捏造,烦请公众保持理性与客观”。截止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该工作室微博下高赞评论前几条全都是在声援张继科。



如果事件到这里就结束的话,可能在众多网友眼里这又将是一场无疾而终的瓜,但是此时,一位新闻人站了出来。


根据百度百科显示,这位站出来的新闻人“从2003年开始新闻从业,现是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并且曾经在《财经》杂志、南方周末等媒体工作”,这一排闪亮亮的名号无不昭示着这位朋友的“可信度”。


于是,故事线开始进一步向前推动,原本关于张继科的看起来“捕风捉影”般黑料似乎越来越实。



在连发了三条微博之后,这位新闻人又撰写了《我为什么要对“张继科事件”发声?》的长文,来补充围绕该事件的部分“证据”以及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这篇长文里,他这般说到:


“我是一个写新闻的人,自问一直以来还算比较踏实地写新闻,并且认为‘新闻人自身成了新闻’不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我做过比较长时间的调查采访……一直以来,我很讨厌这种强势人物或者强势机构,动辄威胁要对人怎样怎样的腔调。即使我们做不到‘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是应该学习践行的原则。”



类似之处,不胜枚举,甚至颇有种“壮士断腕、舍生取义”般的悲壮豪迈。这也不枉该条推文下面的留言中“反正我信任调查记者”这句令无数新闻人泪目的留言。



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位新闻人的3条微博+1条长文,才使得坐拥千万粉丝的乒乓球奥运冠军张继科的“黑料”变成“实捶”。从这点来看,确实值得夸一夸。


但是,另一层面上,也会有人发出质疑:为什么所谓的专业的经过调查的新闻记者,要在事件还未成定论的情况下,曝光事件当事人的姓名,与此同时还保护另一位“犯罪分子”的隐私?




毫无疑问地,这种未经同意公布受害者姓名将其推上风口浪尖的事情对当事人造成了二次伤害,暂且抛开受害人本身身份不谈,单就未经允许曝光就并非是专业新闻人所为,更毋论同样是处于事件中心的人,这名记者却对另一位已入狱的S先生的隐私“呵护有加”。


你说他在声张正义吗?好像有,但也好像没有;

你说他是专业新闻人吗?好像是,但也好像不是。


于是这件事情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悖论和怪圈里:时隔五年,在揭露施暴者恶行的同时又将受害者推向了泥潭;在口口声声积极应对、迎难而上的同时又毫无征兆的将刀尖指向了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该怎么说呢?感觉很难说。



/

/

很真实,又很恶心


最近总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互联网上的东西看多了,就会有一种生理性恶心的症状。所以老实说,关于张继科事件,在写今天文章之前,我是没有很多了解的。


但就在我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我才惊觉强迫自己逃离互联网是一件多么成功且了不起的事情。嗯,毕竟这件事情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我的眼睛且净化了我的心灵。


但,鉴于个人叙述太具有主观性,所以我接下来不得不把我今天的见闻一一分享给大家。


请大家原谅我(献上膝盖)


首先,我需要一个时间线来帮助我快速get这次事件的发展过程,于是当我看到某(还算不错的)新闻网微博发布的《一文读懂张继科事件始末》的文章后我确实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然后,笑容僵住了。



原因是,我确实不太懂,为什么一件黑白如此分明的事件背后,你要加个历任真假女友?


您没事儿吧???啊?什么都想捞只会害了你。


其次,我想简单看一下现阶段网友们的评价以了解舆论的走向,然后我再一次表示沉默。




嗯,所以只能说,大千世界诶,无奇不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社会学者塞奇·莫斯科维奇在其著作《群氓的时代》一书中就曾预言:“我们将进入的是一个群氓的时代。群氓的精神没有领袖,却更容易轻信;没有信仰,却更容易被煽动。”


在他看来,群氓是一种因共同心理特征而形成的群体性存在。群氓缺乏主见,常常以感官情绪代替理性思考,他们是没有良知的挣脱了锁链的民众,是群体无意识支配的奴隶。


当然,放眼望去这些言论相较于其他算是少数,一个值得欣慰的现象是至少在这次实践中,绝大多数的网友还是保持了基本的对错判断。但我们还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真正地事件解决,越是带情绪,越是被有心人牵着鼻子走,就越是容易走错方向。


当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感受到,互联网虽然给予了普罗大众平等发声的机会,但面对光怪陆离层出不穷的各种舆情事件,缺乏系统训练的绝大多数网民并不能很好地抒发自己的观点,促成理想中公共领域的形成。弥散在各种舆情事件里的,仍然是千千万万稀碎光怪的情绪。


那么,为何会如此?


一方面,后真相时代,在网民自认为掌握了“真相”的时候,真相和事实也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网民的情绪和表达已被支持和满足,同时社交媒体也提供了有的放矢的话语空间。面对此情此景,以为掌握了真相的网民们已经在自己心中化身为正义之神,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大放厥词侃侃而谈,试图通过自己的豪迈发言让正义降临;而这种情绪化的发言极容易使不明就里者盲目跟风,形成群体极化;


另一方面,舆情的不断反转也会造成大家的情绪波动。众所周知,互联网上各大明星的黑料真的是此起彼伏,且相较于实捶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不了了之,这也是为什么在张继科事件第一时间被曝出来之后绝大多数吃瓜网友都不屑一顾;


但是,当后续证据接二连三出现之后,舆论形成了一定的反转,世界冠军、赌债、泄露隐私等关键词一起引爆,勾连出一场极具话题关注度的热点事件,让一众网友大跌眼镜,自然刺激了情绪的波动和抒发。


最后,社会普遍信任异化也会加剧这种情绪化的生长。信任异化是由政治不信任演化而来的一种社会逆反心理。在我国,信任异化与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密切相关,反映在社交网络上就是与网络民粹相伴生的舆论反转无度、伪民意泛滥和后现代情感立场上。


在此次实践中,相较于各家媒体先后呼吁的五问、XX委发声,网友们更加期待看到事情的最终解决,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罚等。可以说,正是这种信任异化导致了网民情绪的极化。



/

/

世界很坏,但要很勇敢


此次事件中,受害者有罪论的观点仍然毫不意外的出现。固然可恨,但仔细想想,似乎有有些令人苦笑的“可以理解”。


只能说,社会的残酷和黑暗程度远超于我们现有的认知,以至于每一次思想上的进步和警惕,背后都毫不意外地有着血和泪的代价。


就像我们一次又一次,从令人瞠目结舌的现实中学会:原来路上遇到蹒跚问路的爷爷奶奶也要保持警惕;原来跟关系很好的异性朋友吃饭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原来在商场的试衣间里也要仔细检查是否有摄像头;原来跟承诺一生一世的恋人之间也要留个心眼……


受害者没有罪。有罪的另有其人。


那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会对自己的遭遇难以启齿反而让施暴者逍遥法外?


畸形的不是受害者,不可理喻的是这个社会。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足够强大和勇敢。强大到可以对那些弱智的指点和诘难置若罔闻,勇敢到可以真的有一天推翻掉不正常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施暴者必须落网,勇敢者终将胜利。


参考文献:

1.宋凯 & 袁奂青.(2019).后真相视角中的网民情绪化传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08),146-150+156.

2.周晓虹.(2018).群氓动力学——社会心理学的另类叙事. 社会学研究(06),186-211+245-246.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

对答如流,初试/复试我都看了哪些好书?

拟录取后又被刷?是真的!
预调剂渠道开启,这几点先搞清楚(附37所调剂院校信息更新)
五轮学科评估大洗牌?软科排名又更新! 这些靠前院校可捡漏!
花20w读非全的第一批人找到工作了吗?大厂、公务员、读博.....(赠报考指南)
华科专硕420丨6月找实习,10月想换校,初试第一教你高效上岸的正确姿势!
微博之夜全程抓马,能否放过我的微博热搜
我快爆炸了!择校、读书、备考计划这样做才对
24考研人超爱的up群又来咯!这次手把手教你get传播学!
年轻人只上香不上进?我看你是在无中生有
学费一年10w?还要自己租房?读研好烧钱……
新传调剂院校信息更新,这几所985收调剂!
码住!这些学校国家线擦边就能进,再也不怕没书读!
新传调剂院校更新汇总,A区211不要错过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